日前,麒麟区建宁街道持续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千人行动全民参与”文明劝导活动。志愿者、市民参与度明显提升。居住在古城社区西村82岁高龄的道德模范严和春老人被街头巷尾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所感染,他主动找到社区,要求发挥“和春爱心驿站”的作用,也想为人居环境提升出上一份力。
严和春老人已经有62年党龄了,先后被评为2013年曲靖市“身边好人”、2014年麒麟区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5年,建宁街道古城社区以严和春老人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和春爱心驿站”。
严和春说:“ 市区领导都曾多次亲自来我家看望我,市委李书记、区委朱书记也都一直鼓励我要继续发挥余热,我又高兴又感动。现在又看到大家热火朝天地在搞人居环境提升,我天天早上六点左右都会去清扫巷子里的公厕,干的就是人居环境提升的事儿。现在,我感觉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所以就琢磨着把老党员都带动起来,一起帮着多做些事儿 。”
一抹夕阳红 宁移白首之心
在严和春老人的带动下,古城社区10余名老党员积极主动支持街道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他们主动在家门口当起了志愿者,老人们说:“我们远的地方去不了,重的活也干不了,我们就想着在家门口把这点小事干好,也算是巷人治巷了。”
他们也和街道人居环境提升文明劝导志愿者一样,严格按照“七个统一”标准,穿上志愿服,戴上志愿帽、红袖标,手拿志愿者小黄旗,走上古城巷和周边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对违章停车、占道经营、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同时手持火钳、扫帚等环卫工具,对路面垃圾进行捡拾。
进入古城巷,远远就可以听见严和春老人嘹亮的声音。这是老人亲自用方言通过小喇叭录下的人居环境提升宣传倡议内容,在街头巷尾循环播放,号召来往群众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爱护环境卫生。
一份感召力 干群同心同行
古城巷一直是建宁街道古城社区一条重要的道路,周边有农贸市场、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学校等重要场所,住有居民2760人。古城巷车流量,人流量日益增多,导致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面貌,市民反映强烈。整治古城巷,也一直是建宁街道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们看到严和春这帮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这么有干劲,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卯足干劲。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和他们一起把我们居住的环境搞好。”一名西村居民小组干部如是说。
在老党员精神的号召下,街道、社区积极配合老党员开展行动,在古城巷内设立了和春爱心志愿服务站,丰富和充实服务内容,同时邀请老党员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监督员、宣传员,监督街道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开展,宣传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意义。老党员也积极配合人居环境提升网格员开展工作,发现巷内的市容乱象及时通知网格员,共同进行整治。
街道进一步完善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联动联查队伍,由执法中队和社区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人居环境提升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对巷内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占道经营、私设摊点、乱搭乱建进行严格整治,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不仅还道路于民、留车位于客畅通了古城巷,而且实现了巷内及周边环境状况的根本性改善。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主动参与,在古城巷内设立医疗便民服务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也为老党员和街道、社区、居组工作人员做好后勤保障。
一种新理念 小楼栋大文章
在古城巷内,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楼栋长”。在严和春等老党员的带动下,西村小组的四个楼栋党支部也积极地行动了起来,楼栋长的责任扛了起来。现在,不仅仅在古城巷的街面,走进巷子周边的小区也会发现明显的不同,绿化带的垃圾不见了,楼道里的杂物不见了,电线杆、墙面的小广告也不见了。这样明显的改变,都是古城社区西村居民区各个“楼栋长”的功劳。
提起“楼栋长”,小区的居民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居住在西村的王阿姨夸奖道:“一开始设立‘楼栋长’的时候,我们以为这就是当官的,结果接触下来发现小区里的杂事、苦差事就属‘楼栋长’操心的最多。每天早上我出去买菜,就能看见‘楼栋长’和环卫工人、居组干部一起清洁小区卫生。平时邻里有啥矛盾,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出来调解。”
西村党总支书记冯兴顺说:“看到严老这样做,我也坐不住了。美化家园,无论老少都有责任,我更应该发挥好我们楼栋支部书记的作用,带领小组党员干部一起行动起来。”
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老党员模范带头精神的引领下,在辖区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建宁街道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不断注入新动力、焕发新活力、激发新热情,实现了辖区居民素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宁形象优化升级。
张利民 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