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征集离休干部“红色档案”资料的工作中,市供销社从离休干部戴国英的历史档案和个人生活中挖掘到这位光荣在党70年的老共产党员的一些珍贵资料,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95岁的戴国英是目前曲靖市供销社直属系统中唯一健在的离休干部,每逢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市供销社领导都要亲自登门慰问这位老党员,送政策、送温暖,送书籍、送学习,时刻关心这位红心不移跟党走的老革命。
1929年9月戴国英出生在河南省西平县一户中下农家庭,1948年12月加入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第9旅,1949年4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3师98团后,在安徽省参加了渡江战役,火线申请入党,军长曾绍山亲自给他戴上大红花,战斗中,在离岸40米时,他乘坐的船被敌人打漏倾覆,他和战友冒着弹雨、背负武器游上岸继续参战。1949底,他随部队转战皖南、浙赣、四川等地,5次参加追歼国民党军的战斗。1950年在川中剿匪,荣立3等功1次。历经解放大西南的斗争考验后,1954年4月26日他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炮4师18团工作,并成为组建曲靖炮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79年11月,戴国英从炮4师18团副团长职位上转业到原曲靖地区行署供销社任副主任,从熟悉的军事领域到陌生的经济领域,在领导岗位上要如何完成这一个行业角色转变,他在工作总结中是这样记叙的:“我深信有几十年的领导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的问题要善于应用以往的经验研究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新的课题,我觉得攀登上去并不难。开初接触这项工作,我并不知道供销合作社是怎么一回事,就连机关送来的统计报表也看不懂。一旦下定决心认真对待,就有了主动权,问题也就解决了。时间证明不到三年时间,我基本上熟悉了情况,掌握了经济工作的规律性,学会了做好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当然,全能的人从来是没有的,现在我可以不客气的说可以摘掉外行帽子了。回首看自己走过的路程,我对供销合作社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认识到认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永远不会完结,而往往又是认识落后与实践。旧的课题解决了,新的课题又等待我们去探索,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怎样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认认真真地为农民服务,走与农村商品生产相结合的道路,搞活经济、物畅其流,尚有许多学问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深入探讨。尽管我近花甲,不在其位,还要孜孜以求,活到老学到老,在未离休以前,对待工作既要力所能及,还要量力而行。”通过勤奋学习和深入调研,戴国英实现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经原曲靖地区经济专业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省人事厅制发的“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1989年11月光荣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离休后的戴国英保持优良的作风、勤勉的学风和简朴的家风,悉心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伴,用法纪道德教育子女健康成长,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和供销社改革发展,热衷书画创作和花卉栽培,一度活跃于曲靖市老年书画诗词协会,日子过得充实愉快,多年被老干支部评为优秀党员,2016年被市供销社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目前,戴国英双目几乎失明、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但他仍然记得按时交党费,每天让人扶着在小区院内坚持走路,能走几步算几步,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从戴国英同志投身革命解放大西南、立身国防保卫边疆、转业供销社服务“三农”和离休后仍然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传承良好家风的历程中,学习到一名老共产党员可贵的政治品质,就是要时刻铭记党的宗旨,拥护党的纲领,严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