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添动力 治理增动能——麒麟区太和街道曲烟社区“珠源银发”助力基层治理工作站
发布时间:2024-11-22 15:38:25 来源:曲靖市委老干部局
麒麟区太和街道曲烟社区常住人口3651户757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多达3000余人,是典型的“银发”社区。近年来,曲烟社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珠源银发”助力基层治理工作站,整合12个小区离退休党支部力量,积极探索“五共五变”小区治理模式,“银发”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平台共筑,变“荒废小楼”为“常驻阵地”。主动作为,聚合阵地。针对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后,退休人员多、社区底子薄、服务功能弱等现状,协调曲靖卷烟厂,整合闲置的职工活动室,通过“街道改、单位建、社区管”的方式,投资370余万元改造提升,建成16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协调社区与烟厂共用共享篮球馆、游泳馆、足球场、门球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服务保障老同志的生活、学习、文娱活动提供了阵地支撑。完善功能,提升阵地。将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需求列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规划,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建成集“银发先锋之家”、社区老年大学、矛盾调处中心等“4中心4站12室”一站式综合体,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尤其老年群体。围绕中心,形成联动。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银发助力工作站”,加强各个涉老阵地的联通互动,为离退休老同志学习交流、开展活动、奉献余热、发挥作用提供“立体式”协同联动阵地支撑,成为了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组织共建,变“各吹各打”为“一体联动”。“银发先锋之家”凝聚党员合力。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单独设置“银发先锋之家”作为离退休党支部议事室、老党员学习活动室,推进成员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党组织与离退休党组织共享共用阵地,进一步提升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凝聚力、向心力。区域化联盟促离退休党建融入。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12名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和3名成员单位负责人代表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听取更加广泛、更多层次、更加精准的意见建议,为商议破解社区治理中的大事难事提供“银发力量”。党群助力网格化治理。将老党员、退休职工纳入“1+5”“三长五员”网格化管理,在14个网格担任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调解员等,组成网格“红色管家”队伍。发挥离退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发动居民群众参与治理工作,形成社区10人+参与社区服务党组织5个+爱心企业10家+离退休党支部12个+党员的“千人基层治理大军”,破解社区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党员共抓,变“坐等观望”为“先锋带头”。多方参与建机制,让老党员“安家”。为顺利完成曲靖卷烟厂514名老党员、3000余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工作,建立人员、档案、整体“三步”移交,人员无遗漏、档案零出错、党员有组织、流程可追溯、活动有保障、以社区为主多重管理“六个确保”的“三步六确保”常态化移交机制。让离退休党员顺利在社区党组织“安家”。选好“家长”,建强老党员队伍。推选讲政治、威信高、乐奉献、相对年轻的老党员担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每个支部选配党建联络员辅助开展工作,经常组织老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老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老党员带头示范,搭建“银发”志愿服务平台。以离退休党支部为单位,老党员带头成立“爱我曲烟”“银发”志愿服务队,将“银发”志愿服务队与辖区在职党员、共青团员、返乡大学生等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一同纳入“爱我曲烟志愿服务队”管理,由老党员负责对外联系、人员召集、活动组织等队务事宜,带头示范开展活动,搭建志愿服务高效平台。服务共做,变“单向发力”为“全员参与”。助力社区管理建设。通过成立“红色物业”,指导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推选9名老党员担任委员,组织离退休党支部与社区和成员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参与社区内3个商住小区的物业公司选聘工作,帮助社区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物业年收缴达500万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助力“一老一小”暖心服务。依托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志愿服务队成员自愿报名,轮值为年迈、残疾、生病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免费送餐。社区每年开办为期15天的公益夏令营,老同志们主动到夏令营承担教务辅助、作业辅导、看护照料等任务,帮助解决孩子在假期“看护难、作业辅导难”问题。助力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创新“以老助老”模式,开展“邻里互助”志愿“微服务”,长期组织科普宣传、扶困助弱、医疗保健等14项志愿服务活动。推动“银发驿站”融入“暖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在“暖心驿站”为其他老年群众提供咨询引导、智能手机辅助、血压监测等关爱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精度、深度和温度。教学共享,变“单调生活”为“多元活动”。老同志到社区老年大学任职。挂牌成立社区老年大学,推选有意愿的退休职工、老党员、老领导担任老年大学校长、副校长,挖掘出民间艺术家和“年轻”热情的老同志担任各班班长、副班长。挖掘“银发”人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培育社区老年教育人才资源,聘请特长突出、口碑较好的“银发”人才,到老年大学兼职授课,用好他们专长爱好,开设舞蹈、书画、旗袍秀等8类课程16个班,吸纳500多名退休职工参加学习,每年开办2560节课,形成“老教老、老管老”的学习氛围。开展文体活动,传递正能量。依托老年大学学员资源,组建文体队伍,加强日常教学和专项训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好家风”等正能量主题,精心排练节目,参与全区、街道和社区组织的“我们的节日”庆祝和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60余场次,老年教育从单一教学逐步走向综合丰富的多元活动。